首页 > 公共栏目 > 智库 >

构建新时代家教指导服务体系 形成协同育人新生态

2024-01-15来源:中国妇女报

■ 边玉芳 梁丽婵 田微微

为系统呈现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全貌,北京师范大学“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在全国9个省份开展了大规模、多主体、覆盖东中西部和城乡地区的现状调研。

调查发现——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参测省份全部制定了省级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和家庭教育实施方案。近90%的参测省份有省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如省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或家长学校。此外,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部门均开展了相关工作来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统筹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尚待形成。各地存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管理运行模式,相关工作多以教育行政部门或妇联主管、其他部门配合的形式开展,由政府主管或牵头开展的比例在两成左右。

需要加强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在人员数量、专业能力及培训提升等方面仍有薄弱之处;指导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指导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路径还不畅通。

经费不足问题需要改善。多数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相关负责人认为“经费不足”是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需要被优先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专项督导评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督导评估工作还未实现全覆盖,在各级进行督导评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中,超过八成相关负责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督导评估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地区不均衡现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在经费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东中西部和城乡区域的发展差异明显。在指导服务机构开展指导服务方面同样存在不均衡现象。

指导服务供给还需进一步满足家长需求。调查发现,学校和幼儿园是家长最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途径,已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和途径尚无法满足家庭的现实需求。

基于此,课题组建议——

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系统分析各级各类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详细梳理各级各类机构的具体分工和工作侧重,形成各类机构的工作标准及支持方案,将具体工作范围辐射到基层。综合考虑四级体系的顺畅运行,实现横向有序协同和纵向有效联动。此外,政府要大力统筹扶持发展缓慢地区,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源优化网络,多渠道均衡匹配资源,通过“理念共享、资源共用”,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城乡融合、东中西部协调的均衡发展新局面。

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才,如高校专家、教师、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五老”等,建立兼职和志愿者管理平台和人才库,逐步补齐服务人员数量短板。加快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开发课程及配套教材,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等相关内容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积极建立家庭教育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丰富人才培养路径,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业人才的持续供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应加强家庭教育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实践转化。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申请和认证,推动服务人员职业化发展。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相关人员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体系,加大相关培训的供给力度,并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查评估,切实提升指导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完善保障机制,有力支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标准,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尤其要注意向薄弱环节、困难环节及贫困、边远地区等进行适度倾斜。积极推广普及家庭教育,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向家长持续宣传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相关知识;挖掘、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地区、学校、社区,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优秀案例和模式。

推进机构建设,打通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学校、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提高家长学校建设水准,健全家长学校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拓展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积极“促规模、提质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大力培育扶持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公益机构,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域化”递送格局。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满足家长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开发系统、贯通未成年人全阶段的指导服务课程体系,政府可以将不同阶段的培训职责划分给有关机构,如婚姻登记处、医院等要为新婚夫妻、孕期父母提供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婴幼儿照护机构、幼儿园、社区等负责早教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小学校、社区、社会公益机构等负责学龄期儿童家长的指导服务工作。关注特殊需求和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探索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式;面向困境儿童家庭,建立相关的关爱救助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公益课程和活动,并开展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等服务,为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丰富家长获取知识的渠道,组织高水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队伍,搭建网络平台对家长困惑开展答疑,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发数字化家庭教育产品,为家长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服务,并定期进行宣传科普和知识推送;学校、社区还可以建立家长家庭教育交流群,及时分享相关科学知识,并鼓励家长间进行相互交流、分享,吸纳专业水平高的家长成为指导服务人员,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良性发展。

促进家校社协同,营造良好育人新生态。健全全链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家校社的育人合力,要求学校、家庭、社会要达成育人共识,坚持“五育并举”,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明确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社会的促进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新生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ZDA071)的研究成果。】

(作者边玉芳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梁丽婵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讲师,田微微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责任编辑: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