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动态 > 地方 > 江西 >

推动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绘就“民生福渝”最暖底色

2023-10-23 06:51:19来源:中国妇女报

□ 王丹青 杨

门被敲响的一瞬间,刚才还冷冷清清的房间变得热闹起来,“阿姨,您在‘敲门嫂’微信小程序下了单,我们马上就来!”看着“敲门嫂”巾帼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80岁的姜奶奶心里暖暖的。

跃进泳池的那一刻,胡恒瑞有些骄傲,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他便学会了游泳,“预防溺水”的种子也在他的心里悄悄发了芽。

翻看笔记的每一页,从健康状况到家庭情况再到对村里工作的看法,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是“渝钤村嫂”罗秀云日复一日的“家访”。

幸福是什么?

对生活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的他们而言,幸福是每一个值得记录的瞬间,是每一个细微需求得到回应的场景,更是每一个自我实现成长的时刻。

在渝水区,“保障和改善妇女儿童民生”的理念早已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在创建国家级两纲示范区的进程中,“两纲”“两规划”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区妇女儿童事业实现了全面高效高质发展。

凝聚社会合力,有一种发展叫“渝水式巨变”

据了解,近年来,渝水区委、区政府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妇女儿童事业纳入中长期规划,重点谋划实施了一批妇女儿童发展项目,渝水区政府出台了渝水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全区“十四五”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及全区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更加有力,守住母婴安全底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3.81%,实现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率93.75%;2023年,为全区9184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在全省率先完成100%接种。

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日益提高,今年投资5亿元,新建一批教学楼,新增学位815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45%,依托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等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妇女思想政治教育。

妇女经济社会地位跨越提升,渝水区全社会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41%,在村组配齐妇女小组长1433名,实现了妇女小组长全覆盖;女新农人、女工匠活跃在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级非遗夏布绣等领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巾帼行动,开展家庭服务行业技能培训及竞赛,女干部在参政议政中作用明显提升,区、乡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普遍提高,将7232名困难妇女和1721名困难儿童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围,占全区城乡低保人口的58.72%,2023年以来发放救助资金达3269.28万元,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残疾儿童等实施针对性补贴,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关爱保护行动;开展“过年(节)难”专项救助活动,共救助困难群众4387户(其中救助城乡困难妇女1982户、困难儿童106户),救助金额达137万元。

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28%,城乡公交通达率100%,新建1619个农村地区“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点位和633个城市智能安防小区,充分保障妇女儿童生活安全。

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成立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区妇联组织参与建设的城乡社区(村)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243个,实现全覆盖;打造“1+1+N”城乡家校合作共同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全区学校全覆盖;开展“最美家庭”创建、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

明,全省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渝水区召开。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成立渝水区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未小渝”工作室、益家和婚姻调解驿站,在全区所有派出所建立家庭暴力报警点并设立妇女微家,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持续推进妇女“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连续2次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今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40余次,共接听解答妇女儿童法律咨询3000余件,满意率达99.8%。

……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渝水区凝聚起保障和改善妇女儿童民生的社会合力。据介绍,该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全国两纲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36个部门共同推动,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共绘妇女儿童工作“同心圆”。

创新妇儿实事,有一种服务叫“‘渝’你心连心”

今年夏天,渝水区456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共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免费游泳技能培训,渝水七小和嵩山小学把游泳列入体育课程常态化开展,在老师和教练的帮助下,他们不仅掌握了游泳技能,更通过这项运动锻炼了体质,为防溺水打造了“双保险”。

这是渝水区从2020年起组织实施的“水花行动”。为全面贯彻全国、省“两纲”工作要求,加强儿童安全保护,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渝水区全力推进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普及和幼儿园游泳教育试点工作,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校同联动、社会共参与的工作推进模式。

“‘水花行动’实施以来,达到了学游泳、防溺水、强体质的目标,认识越来越深、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场馆越来越好、教练员越来越精的效果,今年培训合格率达95.11%、良好率达30.37%、优秀率达25.93%,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明显增加,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渝水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年来共培训学生21099人,有7152人是农村学生。”

农村是儿童防溺水的重点地区,水库、河流等危险区域多,但往往缺乏学习游泳的正规渠道及场所。为了保障农村儿童的生命安全,渝水区“水花行动”一方面保障经费投入,按照农村学校不低于500元/生、城区学校不低于400元/生的标准安排学生免费培训,其中,农村学生统一安排乘坐大巴往返;另一方面推动相近学校组成游泳教育共同体,统一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培训,2023年启用罗坊镇游泳馆作为罗坊镇、姚圩镇、南安乡、新溪乡等4个乡镇的游泳培训点,减轻了城区场馆压力和农村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创新,是渝水区“把妇女儿童实事办到心上”的“诀窍”,而生活在这里的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则是渝水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前提”。

近年来,渝水区已推出了多项走在江

西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创新举措,其中,“渝钤村嫂”融入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被选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妇联改革案例”,“敲门嫂”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入选第四届全国巾帼志愿者服务征集展示活动“十大优秀项目”。

打造品牌集群,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渝水”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妇女儿童“一个都不能少”也早已成为渝水区的社会共识。近年来,渝水区以妇女儿童工作品牌集群,打造出妇女儿童工作的“渝水模式”。

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敲门嫂”“渝钤村嫂”等品牌在全国叫响,58支“敲门嫂”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服务全区7600余名空巢、孤寡等困难老人,1433名“渝钤村嫂”覆盖全区182个行政村,切实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

充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小荷工程”让全区2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4.59万人次吃上了营养餐、洗上了热水澡、穿上了干净衣,19个“小荷菜园”总面积23226平方米,洗衣房30间,惠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5507人;“明亮行动”投入资金822.5万元,全面完成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245间教室护眼灯改造工程,全区学生近视率23.96%,同比下降0.2%;“润心行动”建成覆盖全区47所学校的儿童身心健康数据服务系统,2500名教师参加培训并上岗,建立社区润心驿站12家;

兜底居家养老,创新“党建+颐养之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全区城乡建立颐养之家359个、入家老人7000余人,实现了城乡所有村(社区)有需求老人全覆盖;

除此之外,还树立了向上向善“风向标”的“道德积分银行”,推动红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老兵宣讲团”……当一个个特色鲜明、社会赞誉度高的妇女儿童工作品牌在江西省、全国范围被叫响,“让广大妇女儿童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渝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渝水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保持“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进取心,坚持“谋就谋定、走就走前、干就干好”,不断擦亮妇女儿童工作的“渝水品牌”,创出“渝水特色”,以高质量示范创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创新辉煌,晋位赶超争一等,奋力跻身百强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渝水篇章。

责任编辑: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