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动态 > 地方 > 陕西 >

陕西榆林妇联提升农村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塞上巾帼争做乡村振兴“女主角”

2023-08-15 03:46:19来源:中国妇女报

2021年以来,榆林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帮扶、展览展销等措施,重点扶持建设妇女手工编织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展销推介基地等34个,为2.2万名妇女进行手工家政技能培训,直接带动7500人就业增收

“我们经常开展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让更多妇女姐妹掌握科学种植技术。”说起自己成立“金果果”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的初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榆林市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姬桂玲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妇女致富“领头雁”的姬桂玲,乘着妇联建设“三八红旗手”(执委)工作室的东风,主动和“娘家人”对接,打造了集科技创新小组、宣传培训、品牌培育于一体的“金果果”工作室。如今,越来越多的塞上巾帼成为乡村振兴大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女主角”。

“合力团”助阵乡村振兴

7月27日,在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榆林市女企业家协会为村委会捐赠秧歌服饰、锣鼓、音响设备等价值2万余元的文娱活动器材,村民们现场就披挂上阵,欢快地扭起了大秧歌……这是榆林市妇联动员社会组织“合力团”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一幕。

推进乡村振兴,要借力借势发展。榆林市妇联积极履行包抓职责,动员引导市律师协会、市女企业家协会等13家社会组织“菜单式”帮扶榆阳区10个村,切实解难题、促振兴。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生命底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广大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榆林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侯刚说,在市妇联的动员下,“家教智囊团”成员深入全市多个镇村开展家风家教专题讲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市律师协会为妇女群众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市建筑业协会为麻黄梁镇十八墩村援建村委会外墙保温及涂料工程;富能律师事务所为优秀大学生捐赠助学金……这支社会组织“合力团”将优势资源集中调配,根据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力量。

“妇字号”基地赋能产业振兴

“作为妇女就业创业基地,今年我们着力打造有机‘五色米’等特色品牌,与农科院合作研发有机营养餐粉、宝宝米粉、月子粥等延伸产品,为周边农户和困难妇女提供稳定增收的保障。”佳县五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桂平兴致勃勃地说。

近年来,榆林市妇联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妇联参与、社会协同”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发挥“妇字号”基地在创业就业、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业拉动,增强妇女自身发展造血能力。

“我从小生活在这个地方,榆林的羊肉早已名扬四方,怎样让大家一道发‘羊财’是我发展公司的动力。”横山香草羊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成爱说。

为了让女“羊倌”们抱团致富,白成爱在市县妇联的指导帮助下,成立横山区兴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牧业”,优先雇佣困难妇女,带动周边1500名妇女入社养羊,增收2000多万元。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以来,榆林市妇联累计扶持培育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妇女就业创业示范基地53个,带动2200多名妇女增收。

“非遗+”点亮新生活

夏日湛蓝的天空下,黄土高原的群山在一场新雨过后愈发显得苍翠欲滴。走进位于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的艳芬手工艺合作社,只见各式各样的剪纸贴满了墙、摆满了桌,琳琅满目的布堆画、农民画、鞋垫、面花点缀其间,仿佛进入陕北民俗艺术殿堂。

“我母亲是陕西省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从小就跟着她学习面花、剪纸!”年过六甲的榆林市工艺美术大师、合作社负责人陈艳芬开心地介绍。

来到合作社的创作室,陈艳芬一边打开手机直播平台,一边示意自己的“得意门生”们向网友秀一把绝活儿:姐妹们自如地把玩着手中的面团儿,随着剪刀飞舞,一会儿工夫就“变”出造型各异的面花雏形。据了解,在她的传帮带下,田庄村及周边村庄有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艺生产,每天剪上几幅剪纸,捏上五六串面花,便可收入几十元。

让妇女姐妹一技在手,才能致富不愁。榆林市妇联将传统非遗项目与妇女就业增收精准对接。2021年以来,榆林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帮扶、展览展销等措施,重点扶持建设妇女手工编织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展销推介基地等34个,为2.2万名妇女进行手工家政技能培训,直接带动7500人就业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引领,进一步链接社会资源力量,提升农村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女农民队伍,让广大妇女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促乡村振兴。”榆林市妇联主席姜雪梅表示。

责任编辑: 陈洁